首页 > 都市言情 > 真桃花石帝国 > 第二章 大秦帝国(中)

第二章 大秦帝国(中)(2/3)

目录

“如今朕顺天应命,承继大统,此乃天道使然,不可违逆”

当然了,这里面自有孙秀荣胡诌的成分,因为他也知道,想要现在的人一下成为那所谓天道教的真正信徒,至少还有百年以上功夫不可,何况,此时的人们虽然有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之说,但终究畏惧于神秘事物。

于是,将“西域草原的传说”、“桃花石”、“天道教”糅合起来也是应有之意。

正如历史上所有帝王出生的场景都异于常人那样,有些事情只要传开了,以他们的见识,最终奉为至理、深为笃信也极有可能,否则,所谓“天命所归”如何解释?

......

大秦帝国立国的仪式就这样草草结束了,没有祭天,也没有纷繁复杂的登基大典,开了个会就结束了,并很快进入真正朝会的阶段。

这一幕,让出身大唐的官员很不习惯,不过他们的皇帝平素的所言所行都迥异于常人,眼下如此安排倒也颇符合他一贯的做法。

不过白孝德却在想:“以前在担任霫部大都督时,他还能在红山大会诸部,并亲自下场祭天,眼下却省却了这一环节,虽然他常说‘天道天道,存乎于心,不拘形迹’,但为何前后的差别如此之大?”

虽然如此做想,但朝会却还在往前推进着,荔非守瑜到底是与孙秀荣一起长大的,他的父亲是荔非部羌人,母亲是粟特人,世代都是废太子杨勇的奴仆,身上倒是没有那么多羁绊。

他继续说道:“我国初立,眼下有几件大事需要尽早做出决定”

“今日是我国的大喜之日,也不能事无巨细全部拿上来研讨,但有几件却是绕不过的”

“其一,既然选择了将虎踞城当做京城,那就要大力兴建,按照之前陛下的要求,我等已经在虎踞城两岸三百里范围内利用开辟农田、疏浚河道、修建灌溉渠道、堰塘的时候顺便将其中的黏土制成了砖瓦”

“不过当时战事刚刚结束不久,首要任务是稳定人心,故此,只是简单烧制砖瓦,并没有细细研讨需要建设多大城池,建设何等模样城池,大致规制如何,比如需要建造几重城池,容纳多少丁口,街区如何划分,等等,此时微臣与右仆射、左都御史、白总理有过商议......”

“说来听听”,孙秀荣点点头,说道。

荔非守瑜看向席元礼,说道:“元礼长期担任工部尚书,也最清楚,就由你向皇上具体说明吧”

席元礼说道:“皇上,在此之前,微臣先说说我等手里拥有的劳力,在这次攻略科萨汗国的战事中,我国共收获了波斯丁口二十余万户,战事结束后,这些人有一半已经迁到北高加索,一半迁到了第聂伯省”

“微臣从中抽调了三万壮劳力”

“还有,从剌夷城、沙布尔城等地迁来的胡拉米教徒、密特拉教徒总计约莫五万户已经迁到了陶鲁斯半岛,微臣也从中抽调了一万壮劳力,当然了,他们是自愿的”

“大王子俘获的三万户吐蕃人此时刚刚抵达乌浒水的识匿港,按照陛下之前的规划,这些人将全部迁到虎踞城附近种地,但想要抵达虎踞城恐怕至少还要一两个月”

“但这次也俘获了大约三万名大食俘虏,自然要全部投入到虎踞城的建设上来,如此一来,我等就有了七万左右的壮劳力”

“陛下身边的卫尉军、中尉军接近三万人马,陛下驻跸何处,他们的家属也跟着迁到该处,这便是十五万人,加上随从、奴仆等,二十五万人是有的”

“加上皇宫、中央、第聂伯省、郡县衙署所需官吏、仆役,一万人是有的,加上家属等,又是五万人,根据陛下之前的规划,该城要建成工坊最大之地,眼下怛逻斯城的工匠最多,也就两万人,虎踞城至少有两万户才成,这就是十万人”

“除了卫尉军、中尉军,作为一个横跨万里的大国,国都肯定需要大量的驻军,三万人远远不够,至少要增加一倍......”

孙秀荣问道:“你的意见呢?”

荔非守瑜与马璘对望一眼,说道:“陛下,微臣建议增加中尉军,倒不一定都按照大营的规制编制,按照三千五百人的小营编制即可,可从新迁入的波斯二十五万户、吐蕃三万户以及准备并入博格拉部的马扎儿人、佩彻涅格人、保加尔人以及以前的北高加索诸部中招募”

“按照十个小营的规模编制三万五千人,同样招募十五岁以上,二十岁以下非家里独子者,并让这些家庭全部迁到第聂伯河下游两岸”

“准了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洪荒:人在截教,努力就能变强! 人族镇守使白驹易逝 沈长青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沈长青免费阅读 沈长青小说免费阅读 沈长青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族镇守使沈长青免费阅读 人族镇守使沈长青最新免费阅读 人族镇守使沈长青全集免费阅读 人族镇守使沈长青无弹窗全文阅读
返回顶部